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叙述 > 实习报告 >

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3-30 09:41:57 | 浏览次数:

摘要:在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习指导模式。该模式的确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以往的教师带队式的教学相比,该实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68-03

《农药学概论》是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丰富理论内容和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课,其理论性及实践性在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农药的企业、科研单位还是技术服务部门等,都是针对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的理论知识、农药的具体应用技术、田间药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等内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接触和掌握本课程有关生产实践中的实验技术和实践技能,本课程的教学实习效果尤为重要。自2010年以来,贵州大学农学院农药学科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实践。

一、优化实习教学内容,精选实习项目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1]。植物化学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是为适应课堂教学而制定的,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往往与农业病虫害防治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利于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教学[2-3]。贵州大学《农药学概论》课程实习为了适应当前培养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贵州病虫害发生规律,将实习时间定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的6~8月。为了使该课程实习内容与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等课程知识有机结合,笔者将实习内容划分为杀虫剂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杀菌剂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除草剂生物测定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4个模块,以便使学生围绕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有害生物,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施药方法,对从室内毒力测定到田间应用的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1.精选实习项目。在实习类型安排上,以综合性探索实验为主,学生通过实地田间调查,根据贵州本地当年主要农作物上的重要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病、虫、草各一种为防治对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进行探索性防治实验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设想、查文献,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认真的操作,以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设想,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学习、探索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对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求异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能使学生掌握病虫草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实习的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在同一实习中,不同组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药剂或实验材料,比如在“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中,同时准备了三种经典的实验方法,分别是黄瓜幼苗形态法、玉米根长法(培养皿法)和萝卜子叶法,实验操作结束后,全班同学可以同时观察三组实验的结果,这样学生一次实习就可以学到三种经典的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习内容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面向社会,深入调查,了解农药销售行情。在农业生产上,农药的用药种类和使用情况因药效、用药次数、用药地区、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一个变值。因此,在开设毒力测定实验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对市面上的常规农药进行调查,具体做法:事先由老师或学生自己联系几家大型的农药销售店,然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去贵阳地区农药销售市场进行常规农药的调查,要求用课堂上讲授的标准的表示方法写出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10种;与此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田间病虫害调查结果,自主采购6~7种相应的防治药剂,用于下一步的生物测定。调查回来后,学生自行查阅书籍资料,写出不同药剂的作用机理、防治谱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预习,加深对学习过知识的理解,同时带着疑问去进行下一步的实习。

3.室内、室外相结合农药学概论实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习,不管是有害生物还是寄主植物都是活体,做实验就要根据病、虫、草的发生情况来具体选定实验时间和实验材料。比如杀虫剂实验的难点在于实验材料的准备上,在室内养虫费事费力,而且昆虫不容易成活,给实验造成困难。鉴于此,我们要求学生到室外基地或农户地里采集昆虫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比如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等。然而传统的农药毒力测定操作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由于室内和田间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毒力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田间药效实验进行验证和应用,因此,我们联系当地的生产基地,让学生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药效实验。实践证明,学生对室外实验很感兴趣,学到的内容更加丰富。

4.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安排一次大田示范实验。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病虫害联防统治,各地实践证明,农作物病虫害联防统治同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防治成本显著下降。据报道,水稻、小麦全季节病虫“专防”田较群众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分别为2次以上和1次以上,每亩节约农药、用工成本15~30元左右[4]。二是防治效果明显地提高。据调查,“专防”田较“自防”田,在病虫中等发生年份一般增产5%以上,在病虫重发年份,一般增产10%以上。专业防治队员一般都经过技术培训,防治技术规范,突出重点、把握适宜的施药时期、药剂选择准确、对足水量、喷准部位,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三是农药使用剂量下降,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病虫“专防”田防治次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田有益生物种群数量上升。四是促进了农村服务业发展。病虫专业化合作组织吸收农村以种田为主农民或闲散劳力,开展病虫“专防”社会化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外出务工户和无劳力户病虫防治后顾之忧,同时增加了务农农民的收入[4]。我们的教学实习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与当地植保部门联系合作,安排一次专业化防治实验,通过实践,学生感到自己书本上学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习前集中讲解

在实习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农药学研究热点以及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供学生选择的实习课程研究项目指南,然后让学生自愿分组,通常2~3人1组,选1人为组长,如果组合不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互帮互助,先进带后进的原则进行指定。同时鼓励学生单独进行选题和研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课程项目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1次,并对生物测定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同时严格规范每步操作要求,而且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钻研问题,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然后,学生要通过文献检索、讨论等过程形成课程开题报告。实验前,让每组学生以组长带头先讲,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补充。此开题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提炼研究主题、完善研究方案,并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后学生即可按实验方案进行课程实习项目的研究过程。这样,能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改变实习态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三、学生分组自设方案,独立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

要想独立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动手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来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通过自己动手去验证所学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实践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动手、组织、创性能力。在教学实习中,根据当地田间条件和学生操作技能,应尽可能多地设立一些不注明实验步骤或只有大致方法步骤的实验,如开设田间药效实验或联合毒力测定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先写出详细方案,通过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论证后再做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准备实验材料、检验实验结果和指导实习报告的书写。这样,学生一般都能对实验进行自主思考和设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习当中。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开放式教学

1.学生自由组合,自由支配时间。本门实习采取全程研究式实习教学改革,实习内容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实验,学生需要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其中,因为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不可能在一个短的相对集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有的需要两次,甚至多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始终抱着学知识长技能的心态去做每一个实验。而贵州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选课不一样,因此在实习时间上需要调整,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支配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实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习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第一次集中讲解后,给学生安排实习内容,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试材、配制药液、调试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实习完之后,让学生集中一起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讨论实验,写出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写出完整实习报告,在实习总结会上作交流学习。最后老师根据全班同学成功与失败的实验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3.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5]。本门课程在实习期间农药实验室随时对学生开放,包括晚上和周末时间,这样可以错开实验室运行高峰期,也错开与学生其他课程的重合冲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实习条件,相应地也增加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建立了开放实验的教学体系。另外,实习中有些实验,农药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就到其他实验室找资源,为学生提供方便,还有些贵重仪器设备且学生不会操作的,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科研需要。

五、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以往的实验实习过程中,一般学生常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不问为什么,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而本门课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研究内容自行或与指导教师共同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或条件,并在第1次开始实验时通知指导教师参加并进行现场指导。教师可以广泛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Powerpoint为主体,充分运用Photoshop、Flash和Chemofice2012绘图软件等制作了《农药学概论实习》教学主体课件。比如在“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实验”中,把以往的实验过程拍成照片,放在PPT课件上,学生通过图片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实验的做法;又如在“杀虫剂毒力测定”中,把以往的实验过程制成视频素材,放在PPT课件上,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实验的做法。

实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指导教师需要有3~4次的面对面指导过程,精心讲解。比如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比较经典的是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该实验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于这个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如何下手,无形中造成污染,导致实验失败。但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地方很多,所以开设这个实验会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完成从器皿的灭菌、培养基的制作、灭菌、配制含毒培养基、倒平板、接种、观察结果到分析数据、写实验报告的各个环节,让同学们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有详细的实验记录(含文字和图片)。该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学生完整的实验记录是确保学生研究项目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的关键。其中,实验内容的工作量及学生的研究态度也是学生实验课教学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验室开放期间,除了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师,还包括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和工作人员均需对提出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承担课程的教师还有不定时地进行巡回检查,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简要地进行总结,每个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讲评,着重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提倡对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提倡创新。实验报告除客观打分外还应写出中肯、恰当、具激励性的评语。另外,实习思考题要针对实际生产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找出更完善、更简便的解决方法,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此指导和互动交流过程中,不仅学生从老师那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也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改变了教师在课堂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感觉老师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六、考核方式

《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农药学实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际的一个过程[6,7]。它是一门独立课程,有1学分,单独计算成绩。以往该门课程只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教师一般只是通过实验结果和实习报告进行考核,由此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课,认为实习课上不上与上得好坏都一样。因此,我们对原有的以检查实习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一种复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研究能力,以及运用农药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复合考核中的体现,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发现、结果的分析、实验的讨论等内容。使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方式。实习出勤、实习态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习报告都将计入最终课程成绩,成为最终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运算方式为:

学生实习课最终成绩(P)=A(出勤、实习态度)×20+B(实验操作)×30%+C(实验结果)×30%+(实习报告)D×20%

这种复合考核方式实行后,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实习课的学习。

七、结语

通过几年的农药学概论全程研究式实习教学的改革实践,学生对该改革方式认可。通过改革,学生投入实验中的时间明显较以前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查阅资料,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通过选题、答辩、撰写报告一系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实验中,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和示范,增进了师生感情;在有些实验选题环节,将选题按照实验的性质和方式分为几个模块,选择相同模块的学生可以在一起交流对比,促进同学间更加团结和友爱;针对有些学生伪造实验报告的现象,指导教师可以及时教育,并加强监管措施,实地监管。

在当前社会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通过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实习进行教学改革,可培养新型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并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不仅对授课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实验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农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增加了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实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善永.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学与管理,2011,(4):82-83.

[2]江定心.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实践与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101-102).

[3]董红强,万传星,张萍.《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18.

[4]周小毛,任新国,刘祥英.《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新课程(教研),2010,(9):125.

[5]王兰英,骆焱平.农药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49-50.

[6]赵宏霞,赵万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5):58-60.

[7]李保同,熊忠华,熊件姝,汤丽梅.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7-109.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2年国家级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植物保护专业建设”(黔教高发[2012]287号)。

作者简介:尹显慧(1978-),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药学、有害生物绿色治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推荐访问: 概论 农药 教学模式 实习 探索
本文标题: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jnyqy1.com/baogaoxushu/shixibaogao/2022/0330/121026.html

版权声明:
1.钰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钰江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钰江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钰江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