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浅析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4-01 12:08:11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求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先进行舌诊,然后在常规操作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或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通过纤维胃镜分析,反映出不同的上消化道疾病其舌象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反映出疾病本质。结论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 舌象;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而脏腑又通过经络与舌相联系,其精气可上营于舌。故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有所反映。所以,舌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据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细致观察,发现上消化道疾病与舌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为临床工作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49例患者,均系来院就诊并经纤维胃镜诊断为“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男781例,女568例。年龄:9~81岁之间(9~20岁102例,21~40岁593例,41~60岁517例,60岁以上137例)。职业:农民935例,工人217,干部135例,其他62例。病程:半年以下578例,半年~1年185例,1~10年472例,10~20年54例,20年以上60例。

1.2检查方法先进行舌诊,然后在常规操作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或脱落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1349例患者中,慢性胃炎1019例占75.54%,消化性溃疡239例占17.72%,胃癌32例占2.37%,食管癌59例占4.37%,见表1。

从表1不难看出,舌形上胖嫩舌多于裂纹舌和齿痕舌;舌质上红(绛)舌多见于食管癌和消化性溃疡,其次是慢性胃炎,在胃癌中少见;舌苔的改变以腻苔居多,白腻苔多见于胃癌,而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舌苔相似;黄苔和黄腻苔中,消化性溃疡、食管癌、慢性胃炎居多,胃癌少见。

3讨论

3.1舌苔的变化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脾气通于口,舌象的变化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以舌苔变化较为显著。在1349例患者中,腻苔1231例,占91.25%,其产生的机理为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浊气上逆。腻苔中,以白腻苔在各种疾病中出现机率最高,胃癌有26例,占胃癌总数的81.25%;食管癌有36例,占其总例数的61.02%;慢性胃炎585例,占总例数57.41%;消化性溃疡133例,占总例数55.65%。白腻苔在胃癌患者出现的机率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胃癌导致脾胃阳气衰微、痰饮秽浊之气中阻、上犯之故。黄苔、黄腻苔488例,占总例数的36.17%,其中消化性溃疡92例,占溃疡病数的38.49%;慢性胃炎370例,占36.31%;食管癌21例,占35.59%;胃癌5例,占15.63%。前三者无显著差异,胃癌与食管癌比较,食管癌所占比例较大。黄苔和黄腻苔为脾胃气虚、蕴湿化热的结果。

3.2舌质的变化:以淡红舌最多,占55.45%。其次为红(绛)舌,占31.13%,其中食管癌22例,占本病总患者的37.29%;消化性溃疡86例,占本病总患者35.98%;慢性胃炎307例,占本病患者的30.13%。结合舌苔看,上消化道疾病热证并不少见,胃癌仅占5例,占本病总患者15.63%。红(绛)舌在胃癌中出现最少,参照舌苔辨证,其热证少见。淡白舌、青紫淤点舌以食管癌、胃癌多见,二者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说明恶性肿瘤多表现为淤、虚并见。在舌形的变化方面,因各病种舌形变化患者较少,似无明显意义。

4体会

4.1从上面的舌象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发现,食管癌与胃癌虽同属消化道恶性肿瘤,但胃癌以痰饮湿浊为主,寒证多见;食管癌以痰阻热结为多,热证多于寒证。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两者的治疗中,除以补血活血化淤为基础外,胃癌应加用甘温健脾运湿、化饮降浊之品;而食管癌则应以清热化痰、滋阴降逆为主。

4.2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多为肝郁气滞、脾胃气虚、痰湿内蕴、化热伤胃,提示两者辨证施治应以疏肝健脾、清热和胃为主。热易耗伤气阴,故阴虚是其主要兼证之一,临床中应予以兼顾。

总之,本文通过1349例纤维胃镜的分析,反映出不同的上消化道疾病其舌象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反映出疾病本质,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推荐访问: 消化道 浅析 疾病 关系
本文标题:浅析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www.jnyqy1.com/zuowendaquan/zuowendaquan/2022/0401/121744.html

版权声明:
1.钰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钰江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钰江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钰江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