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体会 >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0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22 19:25:04 | 浏览次数:

篇一: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张永存

  摘要:由于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差,家

  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子女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消极和 抵触情绪,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力, 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断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传承;

  断层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每个成员对 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其他成员对个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父母或长辈对子女 的影响。不过单就本文主题来讲,家庭教育则是以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影 响为主。所以,以下就从父母、长辈对子女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向 来叙述。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家庭的社会功 能除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这一人口再生产的功能能之外, 就还要承担促使 其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因此, 只要家庭存在, 家庭教育就会存在。

  而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一代与另一代之间的传承。可以这 样说,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文化载体,因此,由于家庭成 员之间关系的稳定和长晚辈之间固有的文化传递性,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 传统文化传递与传承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 虽然家 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类教育都确实同时在进行着传统文化各个要素的传 承,但却各有侧重。而家庭教育, 自教育形态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分化之 后, 其职能似乎更趋向于日常行为教化, 这一点, 不管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

   子女“自律、责任、社交、服从”的强调, 还是犹太人的母亲在孩子懂事时就 让他们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抑或如今美国的父母令其子女从事做饭洗 碗、洗衣扫地等家务, 都足以表明其传承都是最直接、最简单、和倾向于行 为方面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简单性和直接性以及行为倾向性,可以说,家 庭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当前许多子女并不知道传统“五伦”, 亦不懂得“尊亲莫大乎孝”这一道理, 在父母生日、传统节日时鲜向自己的父母慰长道暖, 却能为一网友奔赴千里 之外, 不仅将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几经遗忘, 还对中国传统家庭亲情伦 理观念大加挞伐, 昔日那种强烈的家庭荣誉感和一体感早已荡然无存。可以 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灵魂的归宿,家庭观念 应该是一种很强烈的思想支撑。其次不少家庭中的子女缺少生活理想与目 标, 意志薄弱、毅力不足, 一事当前, 以利己和眼前得失为重, 缺乏社会公德 和品格修养, 同情心和责任感差,而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国际性”特 征。再次, 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子女在父母的娇 溺宠惯下, 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处处依赖他人, 而且生活杂乱无章,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与劳动习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 象是, 对子女的上述行为, 许多父母不仅不以为然,还有意袒护。这样做的后 果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记重击。第三,家长的传统家庭教化意识淡 薄。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和家长 对子女的教化责任, 由此,“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才会至今传为美谈, 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亦几近家喻户晓。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自古以 来就为人们所认同并予以践行的家长教化及责任意识, 随着现代进程的纵深

   推进已愈发淡薄,现代许多家长似乎已自觉不自觉地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 向他人,加之, 家庭教育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制度化、终身化, 使得家长将 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所固有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正在 被不断弱化和代替。第四,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在教育内容上重视 亲情伦理之孝悌为先、生活习惯之克勤克俭、个体人格养成之重志尚谦, 在 教育方式上强调总体原则之严慈相加、具体方法上之深入实践、率先垂 范。然而, 上述传统家庭教化内容及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似乎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 部分曾被认为是传统美德的东西也遭到了不应 有的“扬弃”。再加上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自己身体力行的模范作用,在思想 观念、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等方面本身也存有不良习惯和行为, 导致子女在 家中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产生诸如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反社会倾向。

  既然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如此重要, 那么, 如何加强其传统文化 传承功能呢 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的认识, 拓展家长的家庭教育文化 传承时空内容观,必须做到家庭教育的“终生教育”。

  细化家庭教育文化传 承内容, 锁定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应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 熏陶, 使其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要从小培 养自立的理念,树立自理的意识和培养自立的能力,要教育子女自己完成 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使子女形成不恃门第、自食其力的思想, 培养其独立生 活、学习、交往的能力。还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受挫的能力,放手让子女 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 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 抗挫能力。否则,当子女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因迷茫和不能承受 而走极端。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家长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东西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热情和 意识。父母要做到身教先于言传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搞好家庭氛围,让子 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培养子女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象 某些信息载体宣传的那样,只是一味的对“封建”东西的批判和摒弃。培养子 女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对事物最起码的分析和判 断,盲目排斥传统文化而追随外来文化。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家庭教育充当传统文化传承重要角色的同 时,我们也必须要改变某些大众媒体的宣传和社会主流意识,让“理智”回归 主流,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出现更多的错误、缺失和断层。

  参考文献:荣中奎:《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张洪文:《论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篇二: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发挥出教育的优势, 使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下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 所遗留下来的瑰宝,也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自孔圣人时代开始,传统文化中的教 育元素就十分丰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教育成 分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的。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家长 对孩子的行为、思想、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此,现代的父母就有必要 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家庭教育;教育结合;教育元素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育元素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古 典书籍中,有《弟子规》、《颜氏家训》、《论语》等,都是优秀的教育类作品,可 为当代父母的家庭教育提供道德范本,促进孩子形成在正确的价值观。但在当代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状态下,许多父母并不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或是对孩子的教 育采取暴力措施,或是对孩子的教育实施放任政策,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正确的现代家庭教育应以传统文化为楷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其中符合现 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加以有机的优化与融合,才能实际应用到家庭 教育中,并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起到良好的行为品质影响作用。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要义解析 由于家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会对家长个人的家庭教育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故 当代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会显现出明显的传统化倾向,即对孩子的教育分为“溺 爱”与“暴力”两种,尽管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在其中找到平衡点,但仍有家长在 二者之间未能找到平衡区域,而造成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首先要思考,家庭教 育的要义是什么?不同的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的,一些家 长认为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最为重要,而一些家长则认为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最 为重要,但家长自身是否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呢?这一点就需要从事实上进 行评判。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家长在经商时遭到了失败,于是就教育自己 的孩子必须要努力读书,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去读书,而孩子长期处于学习 压力之下,成绩不升反降,这位家长就对孩子采取了暴力手段,于是孩子反问: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我?”家长的态度自然是更加暴躁,但从这 一故事中也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若父母对孩子提出了一些看似过 分的要求,孩子的心中自然会受压力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若这时父母依旧没有 做出正确的引导,那么家庭的教育一定时失败的。因此,我们可以浅显的分析出, 现代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思考”。每个家庭都会给孩子带来“思 考”的能力,但其是否能够称之为“思考”则有待评判。所谓“思考”能力,就 是人在面对事物是要具备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知,并从其中发现一些自己的道 理,孩子在启蒙阶段、成长阶段所接触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父母所带来的影 响是其他人所无法消除的,若父母本身就未能带给孩子有关“思考”方面的教 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一定是缺乏“思考”能力 的。而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够正确的启发孩子的思 考,这也是现代父母应该学习的必修课,“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与现代 家庭教育相融合”,这一命题也等同于“如何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举 个例子,如《弟子规》的序言篇中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两句,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但父母在用这两句话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其中的 “孝悌”与“谨信”,孩子就会对此产生疑问,“什么是孝悌?什么是谨信?”, 那么父母就应进一步作出解答,孩子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形成了正确 的认知与思维意识,从接受父母的解答过程中也培养出了善于思考的习惯[1]。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一)传统文化具备教育价值。从表层意思上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 育的联系并不密切,但实质上传统文化中具备诸多教育元素,那就是传统哲学。

  传统哲学为后人所留下的经典,是现代人取之不尽的,如《弟子规》就是现代家 庭教育的珍贵宝藏,其中包含着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能够从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 思维意识、人生观等方面形成有益影响。尽管传统的哲学总是习惯从天、地、人 的角度出发宣扬“天人合一”等思想,但就哲学的理论而言,这种思想所衍生出 的道德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并且是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的[2]。(二)传 统文化具备深邃灵魂。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使在当代社会中,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中国所遵循的“儒家思想”就是传统文化的 经典内容,其中对人们灵魂的滋养已延续了上千年,也使得当代中国人仍将儒学

   奉为至宝,正是由于其中的灵魂之深邃、文化之绮丽,所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而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使传统 文化给孩子的灵魂滋养更多,那么孩子的鉴赏能力与分辨能力也就更强。王守仁 先生曾经提出“勿近勿助”的教育理念,指的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帮助,否 则就会让孩子丧失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也是传统文化带给家庭教育的要素之 一[3]。(三)传统文化具备认同作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缺乏精神认知是一个 普遍的现象,人们容易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迷惑,造成“迷心逐物”的现状, 这种“现代病”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而在如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孩子所接受 的家庭教育是否能够剔除这些劣性教育元素,这就与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具有 直接的关系。父母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能否与社会生活相剥 离,对孩子的社会劣性影响能否降为最低,则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方法来补充家庭 教育的内涵,那么传统文化就在此充当了丰富内涵的作用,能够帮助现代人形成 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并以文化元素影响精神力量,从而使孩子接受更好的现代家 庭教育,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结合策略与教育案例 (一)“孔融让梨”培养孩子恭谨、谦让的品质。随着当代生活水平的提升, 孩子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家长若不能给孩子以正向的教育,就 容易发生“溺爱”的问题,使许多孩子在伙伴相处的过程中非常“蛮横”,这就 呈现出家庭教育的失败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恭谨、谦让”的实例数不 胜数,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属“孔融让梨”的故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从小 培养孩子要懂得礼貌,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会孩子要懂得谦让。孔融在七岁的时 候,父亲让他和兄弟们一起挑梨吃,孔融从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 要拿最小的,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父亲又问:“你不是 比弟弟们大吗?为什么也要拿最小的呢?”孔融回答:“因为弟弟们比我小,我 理应谦让弟弟。”这一典故就代表着我国古人的“谦让、恭谨”的思想,而父母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就可在吃饭之前给孩子讲述这个饭前故事,让孩子在适当的 场景中形成良好的代入感,并从眼下做起,循序渐进的养成恭谨、谦让的品质, 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形成一种生活习惯[4]。(二)《弟子规》培养孩子孝顺、勤奋 的品质。当代的家庭教育中,许多爷爷奶奶都容易对孙子形成溺爱的心理,对父

  

篇三: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张永存

  摘要:由于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

  差,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子女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 来的消极和抵触情绪,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传统文 化的传承不力,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断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传承;

  断层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每个成 员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其他成员对个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父母或长 辈对子女的影响。不过单就本文主题来讲,家庭教育则是以父母或长 辈对子女的影响为主。所以,以下就从父母、长辈对子女的影响和传 统文化的传承方向来叙述。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家庭的社 会功能除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这一人口再生产的功能能之外, 就还 要承担促使其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因此, 只要家庭存在, 家 庭教育就会存在。而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一代与另一 代之间的传承。可以这样说,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文 化载体,因此,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稳定和长晚辈之间固有的文 化传递性,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传递与传承的重要环节。在 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 虽然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类教育都 确实同时在进行着传统文化各个要素的传承,但却各有侧重。而家庭 教育, 自教育形态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分化之后, 其职能似乎更

   趋向于日常行为教化, 这一点, 不管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子女“自 律、责任、社交、服从”的强调, 还是犹太人的母亲在孩子懂事时就 让他们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抑或如今美国的父母令其子女从事做 饭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 都足以表明其传承都是最直接、最简单、 和倾向于行为方面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简单性和直接性以及行为倾向 性,可以说,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当前许多子女并不知道传统“五伦”, 亦不懂得“尊亲莫大乎孝” 这一道理, 在父母生日、传统节日时鲜向自己的父母慰长道暖, 却能 为一网友奔赴千里之外, 不仅将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几经遗忘, 还对中国传统家庭亲情伦理观念大加挞伐, 昔日那种强烈的家庭荣 誉感和一体感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就是 一种信仰,一种灵魂的归宿,家庭观念应该是一种很强烈的思想支撑。

  其次不少家庭中的子女缺少生活理想与目标, 意志薄弱、毅力不足, 一事当前, 以利己和眼前得失为重, 缺乏社会公德和品格修养, 同情 心和责任感差,而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国际性”特征。再次, 缺 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子女在父母的娇溺宠惯 下, 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处处依赖他人, 而且生活杂乱无 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与劳动习惯。一个值得 注意的现象是, 对子女的上述行为, 许多父母不仅不以为然,还有意 袒护。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记重击。第三,家长 的传统家庭教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都十分重视 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和家长对子女的教化责任, 由此“,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的故事才会至今传为美谈, 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亦几近家喻户晓。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认 同并予以践行的家长教化及责任意识, 随着现代进程的纵深推进已 愈发淡薄,现代许多家长似乎已自觉不自觉地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 他人,加之, 家庭教育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制度化、终身化, 使得家 长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所固有的教育和传承 功能正在被不断弱化和代替。第四,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在 教育内容上重视亲情伦理之孝悌为先、生活习惯之克勤克俭、个体人 格养成之重志尚谦, 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总体原则之严慈相加、具体方 法上之深入实践、率先垂范。然而, 上述传统家庭教化内容及方式, 随 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似乎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 部分曾 被认为是传统美德的东西也遭到了不应有的“扬弃”。再加上许多家 长并未认识到自己身体力行的模范作用,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 格特征等方面本身也存有不良习惯和行为, 导致子女在家中缺乏良 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产生诸如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反社会倾向。

  既然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如此重要, 那么, 如何加强其传 统文化传承功能呢? 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的认识, 拓展家长 的家庭教育文化传承时空内容观,必须做到家庭教育的“终生教育”。

  细化家庭教育文化传承内容, 锁定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 应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 使其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 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要从小培养自立的理念,树立自理的意识 和培养自立的能力,要教育子女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使子女

   形成不恃门第、自食其力的思想, 培养其独立生活、学习、交往的能 力。还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受挫的能力,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 践中去感受挫折, 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 力。否则,当子女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因迷茫和不能承受而 走极端。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家 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东西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 热情和意识。父母要做到身教先于言传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搞好家庭 氛围,让子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培养子女对传统的 理解,而不是象某些信息载体宣传的那样,只是一味的对“封建”东 西的批判和摒弃。培养子女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 乏对事物最起码的分析和判断,盲目排斥传统文化而追随外来文化。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家庭教育充当传统文化传承重要角色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改变某些大众媒体的宣传和社会主流意识,让“理 智”回归主流,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出现更多的错误、缺失和断 层。

  参考文献:荣中奎:《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张洪文:《论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篇四: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议家庭教育得重要性 文化就是教育之根,教育总就是在一定得文化环境中进行得,总就 是受制于整个文化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就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得 瞧法,这种瞧法虽受个体认识水平、经验差异得影响,但它总就是个体 构建于一定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下得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家庭 为本位得,中国人得家庭教育观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自古以来,人们 对那些“满腹经纶、饱读经书”之士都就是推崇备至,“家与唯孝友, 养性在读书”得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一、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得基础,家庭教育就是一 种终身教育 家长具备正确得家庭教育观念就是家庭教育成功得基础,中国传 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得形成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具有浓厚传 统文化内涵得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 内容以处理人与人得关系为核心。

  在悠久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那就就是读私 塾。但就是私塾过去就是一对一得,或者就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 得。其集交流、沟通、开放于一体得课程特点,因人而异得灵活调整, 有时候比现代得教育要强一点。因为首先,家庭教育就是在教人得修 养与价值理念。中国人得修养就是什么呢?从传统得观念上讲,家庭 首先就是建立伦理关系得地方。关于伦理、价值,在《论语》上孔子 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她这一生得成长, 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得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就 是说传统得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 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就是 礼貌、什么就是与谐、什么就是人在家里得责任、什么就是人得义务, 先把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就是人在社会上, 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 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地博爱大众, 对大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那些仁义得道理。这一 段就就是我们说得社会学习。一个人人格得铸就起于家庭教育得重视, 这一切责任都在于她们得父母。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 科出发,以知识出发去进行一种对象化得教授。而只有在家里,每个家 长才真正知道自己得孩子究竟喜欢什么,知道自己孩子得长项、短项 就是什么。

  二、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正就是一种游戏化教会孩子认知得最佳 途径

  纵观古今,我国多少仁人志士之家庭,在孩子三、四岁得时候,家 人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教她们念叨一些中华经典诗词,正因为伴着经典

   边玩儿边学,才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她们得各种传统文化兴趣。所以说, 如果教育得目得就是激发一个孩子得兴趣,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就 是一种游戏化得教会孩子认知得最佳途径。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得母亲姚太夫人,作为母教典范与妇女楷模, 她利用熟读成诵得“贤文”,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得家教,教育儿子 不但要学会承担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正不阿得男子,聪颖 得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得真谛。在母亲得熏陶下,她格外严格要求自 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她先就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后随同 乡人周侗学骑射,继而又攻读《孙子兵法》,很快成为一位文武双全得 少年,深受乡人赞赏。十五、六岁时,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 还乡守孝。“精忠报国”正就是母亲对儿子得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 字刺在儿子得背上,让她永远铭记在心。

  三、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就是社会文化教育得一个生发器 一个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最好得状态不仅仅就是长辈对晚辈以言 语或行动得施教,而就是一个家庭中得循环互补教育。从长远得意义 上讲,我认为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比之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更 重要,因为它就是随时随地发生得。好得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就是父母 甚至就是祖父母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成长。它既有长辈对晚 辈得正教育,也有晚辈对长辈得反教育。使家庭文化教育成为一个生 生不息得载体,使家里得每个人都拥有自信,拥有从容,拥有成长,拥 有面对未来得态度。

  所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得不断扩大与深入及社会意识形态得多 样化与复杂化日益加剧,因家庭教育得普遍薄弱或偏颇,从而导致学 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得不堪重负,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之顽疾,因 此倡导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得影响具有极其重要得现实意义。

  浅议家庭教育得重要性

  兖州区十二中学 朱瑞平

  

篇五: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之阿布丰王创作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浅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

  受制于整个文化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看

  法,这种看法虽受个体认识水平、经验差此外影响,但它总是个体

  构建于一定社会文化、政治布景下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

  为本位的,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自古以来,人

  们对那些“满腹经纶、饱读经书”之士都是推崇备至,“家和唯孝

  友,养性在念书”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种

  终

  身

  教

  育

  家长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胜利的基础,中国传

  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的形成有重年夜影响.在中国,具有浓

  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

  教育内容以处置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

  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夜家都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读

  私塾.可是私塾过去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的.

  其集交流、沟通、开放于一体的课程特点,因人而异的灵活调整,

  有时候比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因为首先,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

  养和价值理念.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讲,家庭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处所.关于伦理、价值,在《论语》上孔子

  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生

  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年夜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

  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

  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

  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人

  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华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人在

  社会上,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

  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

  泛地泛爱年夜众,对年夜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

  那些仁义的事理.这一段就是我们说的社会学习.一个人人格的铸

  就起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一切责任都在于他们的父母.因为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科动身,以知识动身去进行一种对象化

  的教授.而只有在家里,每个家长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欢

  什么,知道自己孩子的长项、短项是什么.

  二、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正是一种游戏化教会孩子认知的最佳

  途

  径

  纵观古今,我国几多仁人志士之家庭,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

  家人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教他们念叨一些中华经典诗词,正因为伴着

  经典边玩儿边学,才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各种传统文化兴趣.

  所以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一个孩子的兴趣,家庭传统文化教

  育完全是一种游戏化的教会孩子认知的最佳途径.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作为母教典型和妇女楷模, 她利用熟读成诵的“贤文”,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 儿子不单要学会承当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男子, 聪慧的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的真谛.在母亲的熏陶下,他格外严格 要求自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他先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 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继而又攻读《孙子兵书》,很快成为一位 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十五、六岁时,岳飞投军抗辽,不 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 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三、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生发器 一个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状态不单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 语或行动的施教,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互补教育.从长远的意义 上讲,我认为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比之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 更重要,因为它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好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是父母 甚至是祖父母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生长.它既有长辈对晚 辈的正教育,也有晚辈对长辈的反教育.使家庭文化教育成为一个 生生不息的载体,使家里的每个人都拥有自信,拥有沉着,拥有生长, 拥有面对未来的态度. 所以,陪伴我国改革开放的不竭扩年夜与深入及社会意识形态 的多样化与复杂化日益加剧,因家庭教育的普遍薄弱或偏颇,从而 招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胜重负,已成为我国公民品德教育之 顽疾,因此建议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意

  义

  .

  浅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兖州区十二中学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朱瑞平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篇六: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受 制于整个文化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看法, 这种看法虽受个体认识水平、经验差异的影响,但它总是个体构建于 一定社会文化、 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自古以来, 人们对那些“满 腹经纶、饱读经书 ”之士都是推崇备至, “家和唯孝友,养性在读书 ” 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种终 身教育 家长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 中国传统 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 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内 容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

  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 那就是读私塾。

  但是私塾过去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的。其集交 流、沟通、开放于一体的课程特点,因人而异的灵活调整,有时候比 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因为首先,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 念。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讲,家庭首先是建立伦 理关系的地方。关于伦理、价值,在《论语》上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

  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这 么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

   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 就够学一阵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 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人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 能到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人在社会上, 叫做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 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地博爱大众,对大家有这么一 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这一段就是我们说的 社会学习。一个人人格的铸就起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一切责任都在 于他们的父母。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科出发,以知识 出发去进行一种对象化的教授。而只有在家里,每个家长才真正知道 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知道自己孩子的长项、短项是什么。

  二、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正是一种游戏化教会孩子认知的最佳途 径 纵观古今,我国多少仁人志士之家庭,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 家人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教他们念叨一些中华经典诗词, 正因为伴着经 典边玩儿边学,才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各种传统文化兴趣。所以 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一个孩子的兴趣,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完全 是一种游戏化的教会孩子认知的最佳途径。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 她利用熟读成诵的“贤文”,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 不但要学会承担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男子,聪颖 的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的真谛。在母亲的熏陶下,他格外严格要求自

   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他先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后随同乡人 周侗学骑射,继而又攻读《孙子兵法》 ,很快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少 年,深受乡人赞赏。十五、六岁时,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 伍还乡守孝。“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 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三、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生发器 一个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语 或行动的施教, 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互补教育。

  从长远的意义上讲, 我认为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比之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更重要, 因为它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好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是父母甚至是祖 父母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 一起成长。

  它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正教育, 也有晚辈对长辈的反教育。使家庭文化教育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载 体,使家里的每个人都拥有自信,拥有从容,拥有成长,拥有面对未 来的态度。

  所以,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多 样化与复杂化日益加剧,因家庭教育的普遍薄弱或偏颇,从而导致学 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堪重负,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之顽疾,因 此倡导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兖州区十二中学 朱瑞平

  

篇七: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完美结 合

  作者:舒翠青 来源:《家长·中》2021 年第 03 期

  【摘 要】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优化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并利用各种要素使家庭得以稳 定和巩固,培育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似乎并不乐 观。因此,我们必须直面当代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家 庭教育的发展,达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8-0125-02

  【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family education is to optimize the happiness of the entire family, and to use various elements to stabilize and consolidate the family, cultivate a positive family atmosphere, and allow children to get the correct educ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optimistic. Therefore, we must fac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ontemporary families and explore related solution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s of education.

  【Keywords】Family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al method; Educational mode

  一、當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不当的教育方式

  大部分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并且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空间。但并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专业的教育心理知识,也不一定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因此受到家长自身文化 水平、经济水平和教育基础的制约,家长有时会“好心办坏事”,对自己施以不恰当的教育方 式。例如将自己的占有欲过分地宣泄在儿童身上,想支配、占领、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和选择 能力。或是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体验,是只满足物质方面需求的完全包办,却不给孩子表达 自我感受的机会。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取得起跑线上的优势,早早让孩子开始了各方面的学习, 但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违背了正常的生理规律,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有教育的想法,却无 正确的观念,导致家庭教育越发往家长预设的相反方向狂飙突进。

  (二)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个性化需要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而随着新时代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变革 与进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份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 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其地位已经超过了学校教育。但在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与时俱 进的同时,另一部分家长教育理念的停滞不前,导致家庭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增大,各家庭之 间的参差不齐也越发明显。对于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部分家长能够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完 成,起到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则缺乏家庭的辅助,在完成任务时叫苦不迭,教育效果也就难以 保障。

  (三)家庭关系日渐松散,家庭影响日益淡薄

  许多传统文化在创建之时就是与传统家庭的社会结构相匹配的。在传统家庭里,有三代同 堂,长辈威望很高,有兄弟姊妹,同辈交流甚多,家庭对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极大。然而在传统 社会逐渐走向现代的时候,核心家庭出现了松散、松弛、淡薄的特征。由于长辈的工作繁忙, 家庭之间成员的依附关系明显减弱,父母陪伴的时间有所减少。而伴随着现代科技和媒体而来 的多元价值观念,也让长辈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家庭成员的互动频率逐渐减弱, 孩童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日渐增多,但也让孩子的归属感日益降低,家庭教育的影响愈发淡 薄。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理念原则

  (一)言传身教,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和教育修养

  家庭教育的形式并不一定要如课堂一样,有专门的组织化管理。相反的是,家庭教育常常 通过父母的润物无声般的教育渗透进孩子的生活之中。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父母, 他们的朋友,周围的邻居,或者是陌生人,都会是一节悄无声息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 育。与其花较大的精力在说教上,不如用实践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试想,一个溺爱孩子的父 母怎么能够让孩子明白艰苦奋斗的意义?一个随时随地能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童,怎么能 听得进“要独立自强”的话语?因此,父母切勿忘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自己首先做到讲仁、守 义、懂礼,不炫耀自己的富裕,不哀叹自己的贫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营造和谐良 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也就能有所发展。

  (二)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各不偏废

  在过去迫于生活和应试的压力,家庭教育存在着有所偏废的现象。例如过于重视学习,忽 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如兴趣爱好、道德品行、心理健康和身体素养等。一旦孩子的成绩名次 比不过别人家的小孩就陷入紧张之中,在课外补习班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无视孩子的 基本心理需求,甚至剥夺儿童“与学习无关”的爱好,不允许其参与同龄人的社交等。而实际 上,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也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子曰:“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并不是最最重要

   的事务,在此之前的还有品格和道德。家长不应向孩子渲染人生中唯有读书高的错误价值观, 而是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孩子,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論直至今日仍然对教育理念有重大影响,而“人尽其才”就是这一 理论实施的最好结果。因材施教,意味着家长不应当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 而是要探索、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来进行家庭教育。不要盲目攀比, 把自己的胜负欲投射在孩子身上,接受每个孩子成长节奏的不同和性格的差异。不仅在潜能探 索方面,在教育手段方面也是同样。对于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我们可以循循善诱,对于活泼 张扬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其进行自我展现。特色的教育方式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路 径,而不是培养出整齐划一却没有自己独立个性的儿童。这样的教育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应当予以发扬和宣传。

  三、优秀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传统节日,渗透儒家思想

  多彩纷呈的传统节日是进行家庭教育的良好时机。节日中天生携带着的仪式感和轻松感能 让孩子记忆深刻的同时不显重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本身大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在过节之 时能顺理成章地进行科普和教育。如在端午佳节,家长可以适时向孩子讲述屈原的高洁耿直, 中秋时分,则可以和孩子分享家族团圆的意义。这些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三代同堂的时刻, 在家庭逐渐核心化的现代,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与到各种传统 活动和习俗的实践中去。如春节时让孩子认识、招呼各个亲朋好友,让孩子们在合适的时候送 上祝福,在聚集时分照顾晚辈,体恤长辈,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或是和孩子分享过去的家庭 成长经历等,都能让孩子体会“家和万事兴”的思想,获得有个性化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开展文体活动,在实践中发展自我

  文体活动是开拓学生自我,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教育办法。因文体活动的实践性特征, 能够很好地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让学校和家庭建立联系。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正包含着各 色各样的文化或体育运动。学校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积极带动各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中 来,也能密切家长和孩子、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三)开发网络渠道,提供教育资源

  “新媒体网络虚拟化平台在交流中将更方便家长和孩子平等相处,消除孩子的心理警觉和 隔阂,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而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能够 减少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削弱孩子的抵触情绪。校方可以开发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微信公众

   号、微博文章和家长分享,提供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思路,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也可以涉及 与家庭相关的短视频和小程序,让家庭教育轻松化,扁平化。无需过多的经济投入,任何家庭 都能从网络上方便地获取个人所需的教育资源。

  四、结语

  总之,回顾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关 注的重心。他们提出了各种经典的教育观念,经过代代延续和洗涤,形成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文 化观点,塑造了人们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其中蕴涵的教育理念、家庭观念更是在人心中形成 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而在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教育新局面的现在,面对教育的危机、问题和挑 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能够发挥自身对现代教育的指导作用,焕发出新的生 机与活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孩子进行合力引导,启迪成长、陶 冶心灵、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让家庭氛围能够日益和谐,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吕蒙蒙.论文化家族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6).

  (责编 张 欣)

  

篇八: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国学教育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时下,国学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家长对孩子的国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近日,有 媒体发布消息称,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将增加,由过 去的约占 25%提高至 35%,以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此,很多家长也表示,希望在家庭教育中也能巧妙结合国学,对于如何操作, “德行好少年”国学夏令营为家长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 ◆ ◆ 提高家长对国学的认识

  引导孩子学习国学,首先要有家长的支持。

  “德行好少年”国学夏令营的老师认 为,对国学的热爱首先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情,孩子自己是很难 坚持学下来的。国学教育在 6 岁前的坚持对孩子后来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幼儿阶段,作为家长可以每天抽出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陪孩子温习诵读过的篇 目,讲解内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中有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 《断 机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以及做事要有始有终,不 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再比如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孙康、 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 使孩子懂得勤学苦练才能有建树。这种通过故事熏陶学国 学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

   要想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国学教育,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家长可以以故事的形式, 让孩子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时间给孩子 展示一些关于国学的内容,并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了解,给大家讲国学故事,这 样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此外,家长之间还可建立起国学经典学习的组织,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 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家长可以 经常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把孩子将要学习的国学内容先学习一遍,有了感性认 识后,就可以引导和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由于信任教师和家长而产生的, 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把国学知识作 为基本修养, 言谈举止间能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 会大大提高并为之努力。

  ◆ ◆ ◆ 培养孩子对经典的习惯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诗文, 家长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来读 诵。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课文,自己却全然不通,很难让孩子心服口 服。相反,如果家长熟练掌握了这些国学经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会更加信服 家长,愿意同家长一起切磋。

  ◆ ◆ ◆ 为孩子创设国学学习环境

  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 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很关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 特点,和孩子一起挑选自己喜欢的国学书籍,这样的话,孩子在进行国学书籍阅

   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感兴趣。此外还可为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国学知识挂图,把 这些内容挂在孩子的房间, 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孩子一起诵读儿童经典,巩 固孩子的记忆效果。

  定期为孩子播放经典光盘。

  每天早晨孩子起床时给他放一段诵读国学经典的光盘, 让孩子在愉快的空间里听经典诵读,孩子玩的时候、开车外出的时候,可以把诵 读 cd 做背景音乐和孩子一起欣赏。

  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学习国学的成就。

  对孩子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果要及时表扬, 每天孩子回家时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回忆学到的国学知识,这 样既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又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当父母的老师,增 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 ◆ ◆ 国学教育的方法很关键

  这里要提醒家长,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不可以采取强制的手段,家长可以采用 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常见的国学教育方法有:家长陪孩子每天读国学书籍;给孩 子播放国学教育的视频;每天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家长给孩子讲国学小故事。

  实践证明,国学经典诵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家长。很多家长在孩子诵 读《学记》等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孩子也 更加得心应手了。

  当然, 国学经典并不仅仅是用来读诵的, 生活中的应用最难得。

  比如, 在学习 《弟 子规》的时候,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时应该按照弟子规相关的道理去做,还有很 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引经据典示范给孩子看。这样,国学经典对孩子的影响

   才会入脑入心,学以致用。

  比如,有的学生高考前特别焦虑,家长就用《后汉书班超传》里的“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 的句子激励孩子, 让孩子直面高考;

  比如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时, 家长可以用“谦受益,满招损”或“骄兵必败”的故事提醒孩子;当孩子犯错误 不敢面对时, 家长可以用 《论语》 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的句子去引导孩子。

  当家庭出游时, 看到某一处美景, 可以和孩子一同回顾历来文人对这美景的描绘。

  如能和孩子一同吟咏出某些篇目,那也大大提高了出游的层次。

  

篇九: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刘定权

  【摘要】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亚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岁看成 年,七岁看一生”说明了尽早开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有五千年文明 史的中国,从氏族部落开始,人们就懂得推选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作为首领, 而这些能够成为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古圣 先贤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这些至理名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言 行准则和精神粮食,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识字教育;思想道德;精神内涵 一、问题的提出 《增广贤文》曰:“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近四十年来,由于国家实 行计划生育,“一胎”现象十分普遍,孩子成了家里的“稀有资源”。当今社会, 太多家长哭诉现在的孩子“真难管教”。在“难管教”之下,衍生出来的家庭问 题层出不穷,如:不团结、不听话、忘恩负义、桀骜不驯等,“孝子”也正成为 社会的“稀缺资源”,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颜氏家训》曰:

  “子生咳(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半月谈》也指出:“家庭教育曾经 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

   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 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于是,在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却在倒退的背 景下,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就成了每位为人父母者的一 大难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人本 性上的贪婪与粗俗的物欲要求,正是应对这一难题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 家汤恩比博士说过:“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危机需要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 佛法,所以 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里不谈大乘佛法,只谈中国传统文化。

  二、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过分宠爱,忽视精神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太快,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一 胎”政策更突显了孩子的宝贵。因此,许多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无论孩子有什 么要求,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却忽视其心理需要,没有对其进行思想道德、良好 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教育。长此以往,孩子的占有欲强,遇到困难挫折就一 蹶不振,容易形成孤僻不语、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缺点。

  (二)揠苗助长,过分专制 如今,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坑害了多少家长:拼命强迫孩子 提早学走路、学写字,过早进入各类补习班、培训班……严重超过了孩子的接受 能力。父母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 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一)运用《弟子规》进行文明礼仪启蒙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 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 共有 360 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弟子规》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书籍,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 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 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并且按 照《弟子规》的要求践行,它将会使孩子们受益匪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孩子明确如何对待父母言语;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可以 教育孩子做事要告诉父母、私藏东西是不对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 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育孩子要懂得长幼有序,凡事要先尊重尊长。这对于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餐桌上 让孩子先吃,物质上让孩子先享受等做法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再如“凡出言,信 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不正是“诚 信教育”吗?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讲什么“诚信教育”他哪能听得懂,但是教育 他要按照那几句话去做,小孩子会非常清楚而且乐意。“祸从口出”、“修己以 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这些道理我们成年人容易理解,但对于小孩子来说 就有点难度了,《弟子规》中“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 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正好能解决这个问 题。

  (二)运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进行常识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 称“三百千”。《三字经》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 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 《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 人做事道理。《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国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 411 个,后增补到 504 个,其中单姓 444 个,复姓 60 个。它既是一本启蒙教材, 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 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总共 250 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组成的文章,内容包含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 历史、伦理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既可以作为识字教材,又 可以学到很多常识,如中国的姓氏、三才四时五谷六畜七情八音等,还可以学到 诸如黄香温席、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历史及做人做 事的准则,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运用《朱子家训》进行居家生活教育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 为主的启蒙教材,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其文 634 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 己,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精辟地阐 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 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拜金如 潮、见利忘义的社会中,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积极意义,如“一粥一饭,当 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以教育孩子不浪费,对天地万物心怀

   感恩;“与肩挑贸易,不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教育孩子要有慈悲心、 恻隐心;“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 约而精,园蔬逾珍馐”、“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 过量之酒”、“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人 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 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读 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对 持家、做人、修身、读书的目的指明了方向。《朱子家训》可以口头传训,也可 以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挂于客厅、饭厅,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

  (四)运用儒家经典进行道德文化、为人处世教育 儒家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此 外,还有《荀子》、《庄子》等。这些儒家经典形成、发展、繁衍到今天,已经 过两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淘洗,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 富,阅读儒家经典,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增智广识,还可以立德励志。因此, 运用儒家经典进行道德文化、为人处世教育,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民情,而且 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很好的概括。例如“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点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 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爱亲

   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告诉我们如何行孝,“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教育孩子知识、经验、成就必须经历困难、 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 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道出了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教育孩子不能为负能量所影响,“积土成山,风 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 诉孩子求学时要注重“积累”……

  (五)运用唐诗宋词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因其讲究平仄、对偶、对仗、押韵, 以优美精炼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韵律表情达意,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之说。

  1、唐诗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写 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从而诞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春晓》、《赠汪伦》、 《将进酒》、《嫦娥》、《长恨歌》等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使人在 与人道别时就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与人欢饮时想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

   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逢年过节出门 在外的游子们就会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词在宋代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人惊叹不已,出现了苏 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李煜等词坛大家,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寄我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等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些名篇佳句,对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非常直接而 重要。因此,从“唐诗宋词”入手,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是最合适而又简捷 速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久而久之,“俗人”也会变成“雅士”。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和睦融洽,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 盛、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意义重大、作 用明显、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父母, 要加强家庭教育,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借用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可以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运用 历代为无数中国家庭验证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和谐 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半月谈》,新华通讯社,2010 年,第 6 期 [2]《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年 8 月,第 1 版 [3]《展望 21 世纪》,荀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2 版 [4]《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广东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12 年 6 月,第 1 版 [5]《四书五经》,思履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年 8 月,第 1 版 [6]《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荀子》、《庄子》,梁海明译注, 书海出版社,2001 年 9 月,第 1 版

  

篇十: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

  四年级二班家长 熊俐华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时下,国学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家长对孩子的 国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引导孩子学习国学,首先要有家长的支持。专家们认为,对国学的热爱首先 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情,孩子自己是很难坚持学下来的。国学教 育在 6 岁前的坚持对孩子后来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幼儿阶段,作为家长可以每天抽出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陪孩子温习诵读过 的篇目,讲解内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 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 《断机杼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终, 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再比如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家长 可以给孩子讲讲孙康、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学苦练才能有建树。

  这种通过故事熏陶学国学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

  此外, 家长之间还可建立起国学经典学习的组织, 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 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家长可 以经常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把孩子将要学习的国学内容先学习一遍,有了感性 认识后,就可以引导和督促孩子学习。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由于信任教师 和家长而产生的, 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把国学知识作为基本修养,言谈举止间能 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并为之努力。

  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要想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国学教育,家长首先要做

  的就是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家长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国学的博 大精深, 每天的同一时间给孩子展示一些关于国学的内容,并且让孩子通过自己 的了解,给大家讲国学故事,这样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诗文,家长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 来读诵。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课文,自己却全然不通,很难让孩子心 服口服。相反,如果家长熟练掌握了这些国学经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会更加 信服家长,愿意同家长一起切磋。

  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很关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 好和特点,和孩子一起挑选自己喜欢的国学书籍,这样的话,孩子在进行国学书 籍阅读的时候, 就会比较感兴趣。

  此外还可为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国学知识挂图,

   把这些内容挂在孩子的房间,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孩子一起诵读儿童经典, 巩固孩子的记忆效果。

  定期为孩子播放经典光盘。每天早晨孩子起床时给他放一段诵读国学经典的 光盘,让孩子在愉快的空间里听经典诵读,孩子玩的时候、开车外出的时候,可 以把诵读 CD 做背景音乐和孩子一起欣赏。

  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学习国学的成就。对孩子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果要及时 表扬, 每天孩子回家时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回忆学到的国学知 识,这样既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又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当父母的老 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实践证明,国学经典诵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家长。很多家长在孩 子诵读《弟子规》等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 孩子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当然,国学经典并不仅仅是用来读诵的,生活中的应用最难得。比如,在学 习《弟子规》的时候,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时应该按照弟子规相关的道理去做,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引经据典示范给孩子看。这样,国学经典对孩子 的影响才会入脑入心,学以致用。

  比如,有的学生高考前特别焦虑,家长就用《后汉书班超传》里的“不入虎 穴焉得虎子”的句子激励孩子,让孩子直面高考;比如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 喜时,家长可以用“谦受益,满招损”或“骄兵必败”的故事提醒孩子;当孩子 犯错误不敢面对时,家长可以用《论语》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的句子去引导孩子。

  当家庭出游时,看到某一处美景,可以和孩子一同回顾历来文人对这美景的 描绘。如能和孩子一同吟咏出某些篇目,那也大大提高了出游的层次。

   推荐访问: 中华 文化教育 浅谈
本文标题: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0篇
链接地址:http://www.jnyqy1.com/fanwendaquan/huibaotihui/2022/1022/142370.html

版权声明:
1.钰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0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钰江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钰江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钰江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