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求《杨绛散文》的读后感:杨绛散文读后感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11-07 07:37:10 | 浏览次数:

杨绛先生著述甚丰,诸多成就中,散文最令读者心仪。

读先生的文章,如与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对饮:酒淡而意永,余味绵绵,愈品愈甘,流于唇齿,畅于心间!

初嚼先生文字,并无突崛之感,平易、质朴,甚至可谓“朴素”。

(窃以为钱钟书的文字,尤其是散文,较其夫人,不免狡黠之余多了些许卖弄,难免晦涩)然朴素的字句似一条脉脉溪流:舒缓、清澈,淙淙流来,竟不挟一粒沙石。

(有批评家称之——清新文字)清新,固然是先生行文的特质之一,但清新之外,似乎孕有更富张力的文字美感。

《杨绛散文》所涉及内容极广。

有序跋、学术艺评、追忆往事、人物、前言、书评等等。

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于先生笔下均晓畅通透。

先生叙事,似在小写意,一笔一划都恰到好处,并无层层泼染的磅礴气势。

娓娓道来,亲切至极。

文章的叙事结构简单、条理,营造了异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读者于其中可任意进退。

余以为《干校六记》最具先生的文字风格——简单真诚。

《六记》虽记录的是一个黑暗年代中的种种艰辛,读来竟无半点酸涩,只是琐事。

(难怪先生在她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中自嘲又不无嘲讽地说:“我只是反复自慰:假如我短寿,我的一辈子早就完了,也不能再责望自己做这样那样的事;我不能像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米兰达惊呼“人类多美呀。

啊,美丽的新世界······!”我却看到了好个新奇的世界。

”)于是这串串琐事,成就了《六记》中人物的韵味、人情。

《六记》的文字很平静,甚至有些明快。

先生在追忆往事的过程中并没有引导我们去诅咒黑暗、声讨罪恶,她就像一个行走在暗夜里的歌者,叩磬而歌,呼唤光明。

先生回首往事的姿态惟剩两种——乐观、宽恕,也恰恰是《六记》的魅力所在。

《六记》末尾先生写道:“……据说,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了……,看不到这次名单上的老弱病残,又使我愧汗,但不论多么愧汗感激,都不能压减私心的忻喜…….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

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历,因作六记。

”莎士比亚说:忘了吧,宽恕吧。

《六记》中的先生想必有同样的情怀!

杨绛先生可谓旧式的传统文人,且家学渊源。

虽曾与西方文化有过深厚地交往,但其散文中却见不到丝毫“洋味儿”。

她的文字大多体现了汉语的音律美、书画美。

《散文》中的《林奶奶》堪称文字美的典范——口语化但不絮叨,记叙的仍然是生活中的琐事,但读来全不嫌琐碎,一个旧中国底层渺小老太太的言谈举止、处世为人活脱脱跃然纸上!我以为其文字的意境、意味直逼鲁迅!中国社会底层一干小人物的相貌品性在他(她)的笔下是如此血肉丰满、惟妙惟肖!

《杨绛散文》中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先生与丈夫钱钟书之间的生活点滴。

文字依然简单而不张扬,却难抑先生对丈夫的丝丝眷爱与关怀。

生活中钱钟书的一举手一投足在先生笔下全变成了饶有情趣的故事情节。

文学巨匠钱钟书在她的作品中不过是一个亲和、宽厚、顽皮、睿智间或显得痴气的丈夫与父亲。

(据说新版的《杨绛散文》又收录了先生的新作《我们仨》。

这本书我也曾拜读。

掩卷之余惟剩惊异。

惊异先生竟然能用如此淡定、诙谐的文字描绘着治学严谨、为人老实的女儿;还有那个蛰伏于家中清净世界不与外人知的时而顽皮淘气、时而笨拙木讷的钱钟书;以及这个使普通人常生喟叹的学者家庭的普通生活。

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免讶异——著书彼时先生已孤独一人。

文如其人。

先生的作品中流淌着智慧和豁达。

当一个作家能够洞穿人生的时候,她的文字就趋于简单晓畅,却能于简单晓畅之间孕育出深邃的思想。

诚如先生在这本书扉页上所译蓝德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去了。

先生是一个用文字取暖的人,先生是用文字暖人的人!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求《杨绛散文》的读后感:杨绛散文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www.jnyqy1.com/zuowendaquan/zuowendaquan/2019/1107/89227.html

版权声明:
1.钰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求《杨绛散文》的读后感:杨绛散文读后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钰江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钰江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钰江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