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4-08 08:18:36 | 浏览次数:

zoޛ)j馝t~׭uNo3@uuC4�iiuvO`iic/駀�3@C4��3@3@D?Trr=&}t}4C4}7-v总结噬菌体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教师提供资料:赫尔希和蔡斯在1952年,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无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10 min。然后,用搅拌器搅拌将噬菌体与细菌分开,检测结果: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无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10 min。然后,用搅拌器搅拌,将噬菌体与细菌分开。检测结果为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教师提问:根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如豌豆的优点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噬菌体不同其他病毒的最大优点是: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DNA与蛋白质会自然分开,DNA注入细菌、蛋白质的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这样能单独、直接地观察到DNA的作用。

教学环节4:从亲子代噬菌体遗传性状的一致,得出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本身的DNA遗传的。

教师:实验证明,被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裂解之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在大小、形态和对大肠杆菌的感染能力等遗传特性上都保持着原来亲代噬菌体的特点。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教学环节5:解读教材侵染过程示意图,分析实验结果。

结合教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示意图,师生共同解读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解体释放,分析标记35S时,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32P标记时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上述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师从注重对教材上现成的知识结论的展现提升到了对知识点背后所承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并开始关注知识的发现和再发现过程,在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上进行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对教学的深度也从注重教的作用转向以学为中心。

目前,课程改革在路上,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的执行力在于课堂,教师的根本耕耘在于课堂。因此,重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实践课程标准的最好佐证。

推荐访问: 噬菌体 侵染 两种 细菌 教学策略
本文标题: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
链接地址:http://www.jnyqy1.com/zuowendaquan/zuowendaquan/2022/0408/123860.html

版权声明:
1.钰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钰江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钰江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钰江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